《阵地》:“以笔为枪”的文化抗战
《阵地》从文化抗战这一视角塑造了活跃在文化领域的重要人物形象。抗战全面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周恩来的直接指示下,李克农、夏衍等中共骨干南下桂林,建立八路军办事处,复刊《救亡日报》,广泛团结郭沫若、田汉、焦菊隐、巴金、徐悲鸿、丰子恺、柳亚子、陶行知、欧阳予
《阵地》从文化抗战这一视角塑造了活跃在文化领域的重要人物形象。抗战全面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周恩来的直接指示下,李克农、夏衍等中共骨干南下桂林,建立八路军办事处,复刊《救亡日报》,广泛团结郭沫若、田汉、焦菊隐、巴金、徐悲鸿、丰子恺、柳亚子、陶行知、欧阳予
需明白,抗战题材和谍战题材的剧集在国产剧市场始终占据着极为关键的位置,诞生了诸多经典佳作,让一批演员声名鹊起。
9月16日起,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重点剧目《阵地》登陆CCTV-1黄金档。该剧以1938年至1944年的桂林文化抗战运动为背景,讲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指引下,中国文化界以笔为枪、坚守文化阵地的故事。
央视一套黄金档开播《阵地》,我一口气看完两集,只想说一句——这股《亮剑》级的硬劲儿,又回来了
最近有部电视剧突然火了,央视一套播的《阵地》没请流量明星,也没提前炒热度,开播就冲上全国收视第一,最高时候收视率到了一点九,网上评分九点二,观众说看这剧就像当年追《亮剑》,弹幕里全是爷青回。
在抗战题材影视作品长期聚焦军事战场的叙事传统中,电视剧《阵地》独辟蹊径,将镜头对准1938至1944年桂林“文化抗战城”的文人群体,以“笔杆子”为武器,书写了一部荡气回肠的精神史诗。
抗战大片里,炮火纷飞的战场、冲过枪林弹雨的战士一直都是最令人揪心的场景。
之所以会给人这样的一个感觉,就是因为过去的一些导演拍的“佳作”影响了一代人。
电视剧《阵地》,在抗战时期的文化界,郭沫若先生是双方都在争取的大人物。
不过相较于其它的抗战剧,这部剧的战争场景会少很多,因为这部剧主要呈现的是,在抗战时期用笔杆子、用内容去抗日的文化界人士。
抗战剧还能玩出什么新花样?别再只盯着枪炮战场了!9月16日,央视一套加上爱奇艺、腾讯、优酷三大平台要同步开播一部40集的战争大剧《阵地》。导演是拍过无数经典的高希希,编剧是钱林森,光看主创就够让人期待。更狠的是,它不讲正面战场的炮火连天,专拍“文化人打仗”,千
当抗战剧还在靠枪战爆破堆砌“爽感”时,央视一套新开播的《阵地》,用一首穿越80多年的《义勇军进行曲》,戳中了观众最柔软的爱国心。
说到这种类型,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亮剑》、《我的团长我的团》、《永不磨灭的番号》、《战长沙》等经典的高口碑大剧,也是无数抗战迷们深藏心底的情怀。
《阵地》是一部由央视制作的历史剧,通过文化抗战的视角讲述了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文化界在抗战中的关键作用。该剧不仅展现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生动再现,还通过双线剧情的方式,紧张地交织了战争场面与文化战线的奋斗,展现了文化工作者如何运用笔触与文字作为武器,助力民族抗争。
9月16日,抗战大剧《阵地》低调登陆CCTV1黄金档,开播即拿下收视第一,凭实力圈粉无数!
谁能想到,2025年都快过完三分之一,央视最出圈的“上星剧”竟然是抗战题材。 从年初《人生若如初见》的家国抉择,到《我叫张思德》的凡人壮举,再到《我们的河山》《归队》的热血厮杀,央视一部接一部,口碑、收视、话题全收。
在满屏都是偶像剧、古装剧的当下,虽然这些题材能掀起一时热度,可很难成为让人反复品味的经典。咱观众就盼着能有不一样的好剧出现,这不,央视出手,带来了历史抗战大剧《阵地》,在CCTV1黄金档一开播,就牢牢抓住了观众的目光。
李晨,看到他名字的那一刻就觉得可能要扑街,但还是心存侥幸的看了两集,看完之后,狂拍胸口,真的很憋屈
当央视一套黄金档的钟声敲响,一部聚焦“文化抗战”的史诗巨制——38集电视剧《阵地》正式拉开帷幕。这部以1938至1944年桂林文化抗战为背景的作品,用一群文化人的热血与智慧,在荧屏上筑起一道震撼人心的精神防线。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创作不易,感谢您的支持。